新聞中心
夜游博物館 對游客吸引力有多大?
發布時間:2019-07-27
看過電影《博物館奇妙夜》的人,心中總會對夜間閉館后的博物館充滿好奇——恐龍骨架會不會動起來?一動不動的標本會不會突然活過來?原始人會不會竊竊私語?
在夜間經濟如火如荼的當下,博物館開夜場的夢,也正在被圓滿。
國內的博物館在小心翼翼試探這個市場,7月至9月,上海市黃浦區、寶山區的14家博物館試點開放夜間參觀;今年年初,故宮上了一次熱搜。94年來,600歲的故宮首次舉辦燈會,這也是故宮博物院首次在夜間對外開放。消息一出,故宮官網被擠癱瘓——或許,夜間的博物館,對于游客來說,充滿吸引力。
夜游博物館,國外已習以為常
近兩年,國內不少博物館都開始嘗試做“博物館之夜”。北京自然博物館邀請孩子們在館中搭帳篷夜宿,上海博物館集中精力做一場音樂大秀,還有許多博物館延長開放時間到晚上九點。
這一系列舉措,看似新奇而不尋常,而據上海自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博物館之夜是從國外火起來的,國內還在不斷學習。
博物館夜間開放最早出現在歐洲。根據相關資料顯示,“1997年,柏林舉辦了第一個博物館長夜,緊隨其后,法國在1999年舉辦了這一活動。似乎這個并不復雜的主意使全世界的文化機構恢復了活力,自此博物館長夜風靡歐洲,游客絡繹不絕。歐洲博物館長夜的項目還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在歐洲至少30個國家、超過2000家博物館提供免費的活動給數以百萬計的參觀者。”在發達城市,不少博物館、美術館會選擇在周五、周六延長開放至晚上。大英博物館每逢周五部分展廳延長開放至20時30分;盧浮宮每周三和周五晚開放至21時45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每周五延長開放至20時;大都會博物館每周五和周六開放到21時。不少博物館選擇在周五晚上增開夜場,和這一時間段的人流量大有關,也是為了充分滿足公眾的需求。
游客在夜游時,想要什么
同樣的展品,游客在夜游博物館時,想要得到的是什么?
一是獲得與白天截然不同的體驗。
不少游客在去清邁和新加坡的時候,會把野生動物園列入必去行程。因為這兩地的動物園,皆提供夜間巡游的體驗項目,多了個“夜間”,對于游客的吸引力就大大增加——明明動物都是那些,但是可以觀察到夜間才會出沒或者活躍的動物,哪怕車子開過去,除了一片夜色之外,只能看到貓科動物閃光的雙眼。
白天的動物園,哪個城市都能看,夜間的體驗,卻是獨一無二。
博物館也是同樣,雖然的建筑、展品,但在夜色之下,給人的心靈觸動不盡相同,更重要的是,體驗也不同。
二是游客需要更豐富的文化活動。
夜游經濟是今年旅游行業內提得最多的詞,白天忙于工作的人們,需要將享受放到夜間。
劇場、電影院等文化服務場所雖然提供了豐富的內容選擇,夜晚也有許多豐富的文化活動,能夠滿足部分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但伴隨市民文化素養和鑒賞水平的提高,呼喚各類博物館、藝術館開放夜場,用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高雅藝術來滿足人們更高的文藝追求成為當下的熱點問題。
博物館的閉館時間一般是下午的5點,而對于大城市的白領來說,5點可能還沒下班。因此,夜間博物館的出現,對于他們來說,是下班后的一大放松與休閑。
對于博物館來說,夜游容易嗎
不可否認的是,開放夜游能夠為博物館甚至城市帶來不少好處。一方面,能夠解決博物館和觀眾之間“供需錯位”,其次,通過博物館的驅動,對包括交通、購物、餐飲等一系列消費活動起到良好的集聚拉動效應,此外,還能為博物館打出噱頭,吸引更多客流的到來。
既然那么多好處,為什么連試水夜游的博物館都寥寥無幾?夜游雖好,但也要看博物館的實力。
首先是運營難度及的增加。夜間運營與白天運營,藏品對于溫度、光線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此外,生態環境保護、游人服務與人身安全上也與白天截然不同。這就可能需要對場館的設備進行相對應的改造升級,而夜間管理的人員,對于博物館來說,就是增加一筆用人費用。這一切,無形中增加了博物館的運營和管理的成本。
其次是博物館要增加切合夜間的創新。如果夜間與白天的體驗幾乎沒有差別,那么久而久之,夜間游客也會減少。為了吸引住游客,打造不一樣的體驗感,博物館需要打造一系列與夜游相關的創新活動、創新展覽等,相關配套的服務,例如博物館的文創商品店、餐飲店等,也要根據夜間開放適當進行相關的優化升級,滿足夜間消費的特征和需求。博物館的壓力,的確不小。
此外,博物館還要顧及到自身的屬性,如果是自然博物館,人流量本身就不小,開放夜游更有吸引力,但如果是那些頗為小眾的,如絲綢、茶葉博物館等,開放夜場,如果沒有活動來支撐,反而顯得有點自作多情。
對于夜游博物館,游客需求不小,博物館轉型不易,未來,城市的夜間生活將越來越豐富,博物館奇妙夜,也僅僅是一個開始,而當下,則需要博物館在淺水區小心探索,尋一個平衡。